返回第二十二章 比试  季夏武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“诸位才子,既能入得这望舒楼,想比皆非等闲之辈。这其中有老朋友,有新面孔。陆旭于此先谢过各位才子愿参加此次文会。闲话少叙,上谜题!”

随着陆旭的话语,自三楼垂下三十条字幅。每一条字幅上面都有一道谜题,或猜物,或答名,亦有猜字之谜题。

傅晓鞍望着谜题,几个简单的一目了然。招手唤过小厮,提笔写下答案。与此同时,其他人也都有了几个答案。整个楼内一时间寂静下来,只有提交答案的小厮发出的跑动声。

这三十道题有易有难,其中五六道明显是送分题,在场之人大多都能答出来。不过剩余之题却是没那么好答,还是要费一番脑筋思考。

渐渐的有人答满十题,便不再作答。还有的不足十题,却也不再强求,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冲着那文魁奖励来的,似童夫尧这疲懒货,便停笔不写而是喝酒去了。

随着放下笔的人越来越多,仍在奋笔疾书的几人便成了焦点。陆旭见仅剩不到十人仍在答题,便高声宣布:

“诸位仍在答题的才子请上台来,接下来的比试便不必再写,改由口答。”

剩下几人便也停下笔,带着答案走上台去。其中便有傅晓鞍佘少鸿二人,一同前来的国子监同窗也是大声为二人喝彩加油。其余几人的同伴也是不甘落后,纷纷出声相助。

将手中答案交与陆旭,台上七人立定站好,互相打量着对方。其中尤以注视傅晓鞍和另一白面书生的目光最多,看那神情状态,其余几人都是认识。

在陆旭汇总答案的时候,佘少鸿低声向傅晓鞍介绍着几名同台之人。

“晓鞍,看那几个身着赪色外袍的,他们几个都是江南来的贡士,在汴京两三年了,却还未能考上进士。那个身着缥色道袍的是看守景灵宫的道士,道号冲和子,世俗姓名王文卿。据说是少有神异,不过文采确实出众。那身着缃色儒袍的是王校书的子侄,王錡,他旁边那人却是第一次见。”

傅晓鞍点了点头,都是名人啊!那个冲和子,是道教神霄派创始人,日后的冲虚通妙灵惠真人。至于那个王錡虽然并不出名,但他的叔父王校书是日后大宋王朝前所未有,超升八阶的猛人,王黼!

至于那白面书生,能与王黼的侄儿走的那么近,怕也不是好相与的。傅晓鞍不由暗叹这汴梁不愧是天下东京,名人扎堆啊。

“诸位,诸位,我等已经统计出答出最多的题目及尚无人能答出的题目。现在,先由我等将已被答出的题目一一揭晓。待此之后,再由台上几位才子比拼揭晓剩下的谜题。”

却是统计完毕的陆旭大声喊着,压住了底下众人的议论。随后陆旭便一一揭晓已被答出的题目,每说出一个答案,便有一道字幅被收起。

随着底下一阵阵或恍然大悟,或十分懊恼的声音,三十道字幅缩减到十道。而众人的目光也开始在台上几人与横幅之间打量。

“几位才子,这未被答出的十道题便在此了。几位提供的答案也是有人猜出一两个,有人却是猜出七八个。这样,便从给出答案最少的人开始,一直到答案最多的人。前面的人答出的,后面的人便不得再答,如何?”

说完将写好的顺序交给台上几人,皆打开手中纸条看完后,那江南来的贡士中走出一人,先是拱手行礼,再说道:

“我等几人才疏学浅,竟是第一个,那我们便抛砖引玉了!这一月共一月,两月共半边;上有可耕之田,下有长流之川;一家有六口,两口不团圆,谜底是个用字,出自南朝宋鲍照!却是在下凑巧看过此书。再多,也是猜不出了。”

又是一人走出说道:

“这有水可种荷花,有土可种桑麻,有人非你非我,有吗可走天下一题,谜底是个也许的也字!我也是除此之外猜不出了。”

几名贡士下台,佘少鸿走到台中间,开口言道:

“这若教有口便哑,且要无心为恶。中间全没肚肠,外面强生棱角。谜底是个亜字。还有到此搁笔到此停,是个头字。”

紧接着是王錡答出一个,王文卿答出两个。台上便仅剩白面书生同傅晓鞍二人,却是白面书生先答,原来傅晓鞍仅剩一个答案没写,而白面书生是四个。

只是已被王文卿答出一个,白面书生只得答出所知的两个答案。随后全场目光便聚集在傅晓鞍身上,经过陆旭的解释,大家知道傅晓鞍只剩最后那个谜题未答,不由期待起来。

要知道,自诗社文会举办以来,这第二关能全答出来的寥寥无几。这最后一题也是挂了有两三年了,至今无人能解答。

所有人都期望着能亲眼见证奇迹的诞生,而傅晓鞍显然也没想让大家失望。开口虽缓慢,但一字一顿,斩钉截铁。

“未得君亲成庶人,谜底是个群字!未,地支的第八位,属“羊”,与“君”亲近,成为“群”字;“庶人”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,和谜底的“群众”之意相扣。”

随着傅晓鞍将谜底说出,众人先是思考了一会。国子监的学生却是最先反应过来,童夫尧佘少鸿等人大声喝彩,夸赞着傅晓鞍。而其他被惊醒的人也是连连赞叹,不是钦之公后代,文采飞扬啊!

众人好是闹腾了一会,陆旭也是上台恭赞傅晓鞍,随后邀请傅晓鞍按照往年惯例,为下一次文会留下一题。傅晓鞍自然不会推脱,说出了梦中人所谓的穿越“装文人”利器,那个千古绝对。

“小子不才,便留下一副自己亦未参透的对子,还望有人能替小子解惑,这上联是烟锁池塘柳!”

这一言放出,下面却是炸了锅。众人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。便是楼上的几名大学士也是互相讨论起来。

“烟锁池塘柳?金木水火土?”

“不对不对,若是简单的金木水火土,那可对的太多,关键在于他这五字还是一句诗,一句意境颇为深远的诗。既要对上这五行,又要对上这意境,使上下句连成一体。嘶,怪哉,难哉!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