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们那,无意间闯进家里的蚂蚱,长辈们会教导我们,这是鬼蚂蚱,是先人的鬼魂化的,不可以打搅他们,也不可以赶走他们。先人只是想回来看看子孙过的好不好,我们要好吃好住的供着他们,他们看我们过得日子好自然就会走的。
不过小孩子想法总会比较特别,比如我就曾反问长辈,若我们日子过得不好,那先人就赖着不走了吗?结果就是回了一个瞪眼和一个巴掌。哪有那么多问题!
那要怎么好吃好喝的供着呢?比如说,准备吃饭时,要留空碗筷,上好半碗黄酒,弄好这些后,嘴里要说:老老少少,眼看就吃。这是敬先人先吃。在这时候,不管你有多饿,如果没有长辈的允许,你敢先动碗筷的话,搞不好就一筷子头敲过来了。像这样的礼仪得持续到那只蚂蚱自动走了才算结束。
但是作为皮孩子,长辈们嘱咐我们不要打扰鬼蚂蚱,但不嘱咐还好,一嘱咐的话,我们就更喜欢逆着他们的意思去做。
比如说,很多小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足的,总幻想着要做科学家,解释十万个为什么。长辈说了先人鬼魂化作了蚂蚱,我们就特别好奇鬼魂是怎么变成蚂蚱的。这时好奇往往会克服我们对鬼魂的恐惧,我们仔细的把蚂蚱肢解了,想进一步探究真相。
但是与鬼魂相比,我们又更怕长辈,所以总会明明偷偷抓着去做实验研究了,却谎报说蚂蚱自己已经走了。有些心大的家伙就不是做实验这么简单了,也许他们并不想做科学家,更想做厨师,所以常常会把蚂蚱串起来烤了。等到蚂蚱烤得香气冒出来,就馋了,这时别说尊敬“先人”,甚至敢一口吃了。
当然,这种事总得偷偷摸摸的进行,若倒霉被长辈抓了,那就凉了,肯定混合双打,甚至四打,打到哭都没眼泪。
话又说回来,蚂蚱看起来恶心,但的确是一道美食。在家里肯定是很难抓到蚂蚱的,要想解解馋,当然得去野地里。
以前在野地里抓都是尽量抓母的,因为这种母蚂蚱肚子里可能会有卵,炸的味道会更香。
抓了够一餐后,回去先用开水烫一下给它们送终,顺便洗干净,然后水沏掉,撒盐拌匀腌一下入入味。摘取翅膀,腿脚,也可以不摘。之后便是将油烧热,放蚂蚱下油锅炸。炸一下后,注意火候,关小火不断搅动。等炸的像蟹黄一样时,就可以捞起来出锅了。
说到这里时,又不得提一点,我们应该听过古代经常遭受蝗虫灾害吧!那你有没有想过,蝗虫就是蚂蚱,既然蚂蚱是一道美味,为什么在蝗虫灾害时,那些老百姓宁愿啃树皮,吃草根都不把蝗虫当作食物吃了呢?
我翻过很多史料,也在百度上查阅了不少有关此类问答,然后总结如下:
蝗虫也不是容易吃到的。蝗虫吃完庄稼就飞走了,哪会等着你来吃它呢。毕竟蝗灾中的蝗虫与一般蝗虫不同,即飞蝗,迁徙的速度非常快,就算是认真的想抓,也抓不到多少。当时老百姓连树皮都敢吃,蝗虫肯定比树皮好吃,所以如果老百姓他能抓到的话,当然会努力的抓了。
还有一个原因,那就是古代人迷信,认为蝗虫是上天的责罚,上天派来降灾的使者,吃了灾虫,会得罪上天。灾民因为害怕触怒神明,不到万不得已不敢捕捉驱赶蝗虫,更别说吃了。
当然,这毕竟只是史料加推测,也不能说100%就认定是这样子的,要想知道真相,怕是得古人亲口来告诉咱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