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第015章 灵璧偷袭战  修仙狂徒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话说明太祖大肆杀戮有功之臣,胡惟庸一案前后持续了十年之久,杨璟虽“死”也不能逃过所谓的审查。由于朱棣的暗中保护,命手下将杨璟身世的真实档案统统予以销毁,重新做了一份假档案,漂白了杨璟的身世,上报给明太祖。

远在南京的朱元璋最疼爱四子朱棣,对朱棣之言深信不疑,故诛杀了营阳侯杨通之后,就不再追究杨璟的罪行,最后此事不了了之。

洪武十五年(1382),朱元璋在全国遴选高僧为已故马皇后诵经荐福,同时也是为各路同姓王挑选辅佐人才。一个人的偶然出现,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历史走向,他就是道衍和尚。

道衍经人举荐成为燕王朱棣的重要谋士,随燕王朱棣至北平(今北京)住持大庆寿寺。他从此经常出入燕王府,参与夺位密谋,成为朱棣的重要谋士。

燕王朱棣并不是朱元璋的马皇后亲生儿子,1360年出生在应天府,到了七岁才和其他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。

朱棣自从生母死后,就一直被马皇后养着,童年衣食无忧,过得还是比较开心的。20岁那年被封藩在北平,镇守边关。

此后朱棣多次受命参与北方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德尔军事活动,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过人的胆识。朱棣两次率师北征,招降蒙古乃儿不花,并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,战功卓著,在北方军队中影响力很大。于是,他变得越来越心志不凡、目中无人和桀骜不驯。

杨璟全家被朱棣救了以后,觉得太憋屈,总想找机会回苏州看看岳父母,回城步寨看看父亲杨谷庆(杨政)。燕王知道杨璟乃忠勇孝悌之士,可是老皇帝没有死,是不能冒险回江南的。

1392年,太子朱标病死,朱标没有经受戎马倥偬、生活磨难,养尊处优,朱棣很其瞧不起这位兄长。随后秦王朱樉、晋王朱枫先后去世,于是朱棣在军事实力和家族尊序上都成了诸王之首。

朱元璋觉得朱棣这个儿子极像自己,多次透露信息,打算想传位给朱棣,这让朱棣兴奋不已。

朱棣很乐观地对杨璟道:“芮国公,你再忍忍,天很快就要亮了。”

杨璟忧郁道:“现在圣上健康得很,况且没有正式册立,殿下还是要做好最坏的打算。”

朱棣还是信心十足道;“不怕,万一父皇不立本王为太子,我雄兵十数万,随便找个借口杀进应天府便是。”

杨璟道:“师出无名,贸然出兵,不可。”

朱棣道:“那怎么着?”

杨璟道:“殿下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韬光养晦,等待皇上的消息。”

朱棣道:“我都等了三十多年了,就怕我走在父皇之前。”

杨璟道:“殿下宅心仁厚,切莫担忧。心态好,就可以长命百岁。”

朱棣道;“父皇要是像汉武帝一样活到80岁,我不是要等到白发苍苍了。”

在一旁默默不语的姚广孝掐指一算,哈哈大笑道;“殿下,皇上至多还有六、七年光景。”

朱棣立时情绪高涨:“大师,您可算准了?”

姚广孝道:“若是皇上还能够活过七年,殿下再砍了老衲,也不迟。”

杨璟道:“大师何时忽悠过殿下您?”

朱棣如获至宝:“好!我们好好庆贺一番。”

朱棣乃击掌三下:“上酒——”

不一会侍卫就端上了好酒好菜,三人就如何夺取帝位之事,商谈了起来。

果不出杨璟所料,明太祖最终绕不开法律程序和传统观念,加之不少大臣的强烈反对,才放弃废长立幼的念想。朱元璋册封朱允炆为皇太孙,而不是指派朱棣为皇嗣,这一次朱元璋的举措彻底激怒了朱棣。

消息传到北平,燕王异常失望:“父皇,您待我如此不公,别管我不客气了!”他立即召集杨璟和姚广孝连夜商量对策,准备直接出兵逼宫。

姚广孝道:“殿下是不是坐不住了啊?”

朱棣捶着桌子,咬牙道:“昔日贤明君主夏禹、商汤、宋太祖实行兄终弟及的宗室继承制,为何父皇这么死脑筋,儿子不立,偏立一个娃娃为皇位继承人。难道皇子们都死光光了吗?本王的老脸往哪里摆啊?”

杨璟道:“殿下,不可操之过急。等待就机会,忍耐就是胜利。”

姚广孝盘坐着在那里,闭着眼睛不紧不慢的道:“殿下,老臣还是那句话,老皇上命不久矣,不久矣。”

朱棣斜着眼道:“到什么时候了,还盼着我父皇死。他不死,我就捏死他!”

杨璟道:“低调,低调。这话要是传达皇上那,我们都得死。”

姚广孝道: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。只要皇上一倒,乳臭未干的朱允炆就算坐上了龙椅,也要把他拉下来。”

朱棣稍稍平静了下来:“还是大师稳得住。芮国公,你速速会瀛西加紧操练,以免引起锦衣卫的疑心。”

杨璟道:“臣领命——”......

洪武三十一年(1398),明太祖驾崩,遗诏所有诸位不得进京吊丧。孙子朱允炆即位,是为明惠帝,他感觉叔叔们手握重兵,权力过大,严重威胁着中央政权。于是朱允炆和顾命大臣齐泰、黄子澄等密议削藩。

朱允炆自知燕王朱棣势大难图,就从朱棣的同母弟周王动手。周、代、岷、湘、齐诸王先后削夺,湘王**,其余人都被废为普通人,逼得坐镇北平的燕王朱棣实在坐不住了。

建文元年(1399)六月起兵前夕,朱棣设计擒获朱允炆在北平安插的眼线布政使张昺、都指挥使谢贵。清除了潜在的危险以后,经过精心准备近20年的朱棣要动手了。

朱棣打出了“清君侧,靖国难”的旗号,向朱允炆发难,他要从侄儿手中夺回原本是属于他的皇帝宝座,朱棣在大哥死后一直就是这么认为的。于是,一场争夺皇位的内战——靖难之役于七月爆发,杨璟从瀛西返回北平,随为了迷惑朱允炆,朱棣给杨璟封了个百户候(北军百户令),其时确实先锋总指挥。

燕王起兵不久就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、怀来、密云和以东的蓟州、遵化、永平(今河北卢龙)等州县,扫平了北平的外围,排除了后顾之忧,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。

朝廷军50万浩浩荡荡杀来(后期60万),燕王胆子可真够大的,以12万精兵对抗。燕王善用计谋,又有杨璟统率的杨家将将士打头阵,燕军奋不顾身,不惧生死,打得朝廷军节节败退,李景隆一路逃跑。

气得朱允炆撤了李景隆的统帅职位,换上盛庸担任大将军,东昌一战,包围了朱棣的前锋部队,杨璟、杨洪父子死战,杀退了一波又一波拼死向前的朝廷军,直至朱能的援军到来才得以突围。郑和(三宝太监)派人给燕王送来密信,说京城空虚,尽快率兵南下。

战争进行到第四个年头(1402)四月,燕军进抵宿州,与跟踪袭击的南军大战于齐眉山(今安徽灵璧县境),史称灵璧之战,几经交战,双方互有胜负。考虑到在河边不易防守,朝廷军何福移营,与平安在灵壁(一作灵璧)深沟高垒布防,采用阻击战,准备拖垮靖难军。

忽然斥候回报:“南军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。”

“善。”朱棣闻之狂喜,采取出其不意的战术,打一场偷袭战,他要生擒这个让他吃了不少苦头的大明武士。

四月廿七,朱棣率精锐一万人突然袭击朝廷军的送粮队伍,将朝廷军拦腰折断。朱棣和杨璟等突入敌阵,大呼奋击,两阵矢交如雨。

朝廷军不停地冲着朱棣所在位置拼命放箭,有的箭射偏了,扎在朱棣队伍的旗帜上,就好像刺猬身上的刺一般密密麻麻。

朱棣和他身边的将领混在一起,一样的装束,远远望去根本分不清,可是平安好几次和朱棣近距离接触,差点要了朱棣的命,这些偷袭者发了疯的进攻,除了朱棣的亲军别无其他了。

朱平安大喊:“兄弟们,反贼朱棣就在军中,那个骑黄马的便是!抓住了赏金五千两!”

于是被截断的朝廷军迅速包围了朱棣的燕军,朱棣心里不由发毛。明太祖的这个养子朱平安可不是一般的角色,燕将中无人敢挡其锋,威名赫赫,战功无数,朱棣屡次和南军大战,所向披靡,唯独在对平安、盛庸二人时才会挫败。

“怎么办啊?朱高炽这小子这么还没有出现啊?是不是想要你老爹死在这里啊?”

看着身边的将士不是中箭倒下,就是被砍成了肉酱,朱棣的头脑一片空白,紧张不已。

百户令杨璟虽然忠心耿耿,带着杨洪、杨清等人,使出杨家枪的必杀技,一枪一个,刺死了数百人,毕竟杨璟不再是20年前的杨六郎了。

朝廷军仍不见退却,拼死地向燕军重重压了上来,包围圈越来越小,朱棣几乎可以看到对方统领朱平安的鼻尖了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