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1.78 大藏书阁  熏香如风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蔡邕万余卷藏书,对求知若渴的学子们来说,堪称学坛瑰宝。

加建一层亦不难。建材齐备,人力充足。先立塔吊,再搭脚手架,围防护网,能工良匠依样施工,不日建好。

与环形学坛类似,书架亦是弧形。弧形拼接,两两背靠,一圈圈如同心圆般规整有序。经史子集,分门别类,摆放整齐。穿梭绕行期间,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汪洋。

大藏书阁,颇需人手打点。借阅、归还。皆要记录在案。数千学子,万卷书稿。可想而知,工作量何其大。蔡邕曾在东观校勘儒学经籍。并与韩说等人修撰《东观汉记》,故而将东观内藏书,抄录下来,积成万卷。

只可惜。书未著成,便遭流放。蔡邕上书陈述此事,帝怜其才高,乃行特赦。辗转抵达了楼桑。

蔡邕亲笔所录的万卷书稿,价值连城。刘备得知后,当即叫停借阅。大藏书阁内,又修阅读馆,排列矮几坐席,中置醒脑香炉,供学子就地阅读。所有书卷,一律不得带出藏书阁。

一小半的空间被改建成阅读馆后,环形书架便有了个缺口。大藏书阁的形状,很像一块半环形有缺口的玉玦。万卷藏书珍如宝。故而藏书阁又称:宝玦阁。来此读书亦被称为:入阁。

小雪前后,第五重宝玦阁封道:速取绣衣甲来。

吕冲、魏袭大喜。

绣衣甲,乃是绣衣吏所披。为少君侯心腹!初次见面,便委以重任。饶是史涣,亦不禁动容。

吕冲、魏袭、上前为史涣换穿绣衣甲。三人单膝跪地,齐呼少主。

继少时‘牵招刘备’,‘堆钱伐贼’。关于少君侯的第三个典故,随即出现,传为美谭。

称:‘登堂衣秀’。

少君侯有仁主之风,善识人。豪侠史涣,初来临乡便委以心腹重任,遂成佳话。

后,年少任侠,豪勇之名者,皆向楼桑,投奔少君侯麾下。

史涣,字公刘。‘公’、‘子’,乃取字常用。为增美修辞。如公、翁、卿、倩、彦、伟、休、道、孝,等等,皆为取字的常用字。

如黄盖黄公覆。公为常用,‘覆’与‘盖’便是同义。而史涣的名和字,乃是顺义。涣,离散。刘,便是指刘氏。名与字相结合,意思便明确了。史涣本姓刘,后改‘史’姓。乃是离散的刘氏之后。

改姓亦不稀奇。张辽本是聂壹后人,家族为避怨而改张姓。便是例证。

同样是‘涣’。刘涣和史涣,名子的含义大不相同。故而取表字以区分。

同样是‘盖’。黄盖和朱盖,名子亦不相同。朱盖字:孟胜。乃是取‘胜过、超出’之意。如《庄子·应帝王》:“功盖天下。”

史涣手下百人,皆入选绣衣吏。平时侦缉临乡各城,战时分散各营,掌管军纪,记录军功。

‘旗阁长’便一分为三。称左、中、右。由史涣、魏袭、吕冲三将担任。秩三百石。月谷四十斛,年俸十四万四千钱。绣衣吏秩百石。伍长、什长,次递增。且与军功爵、武功爵相配。在官秩的基础上,因功加封。

百余豪侠家眷亲族皆可搬入楼桑。

可又该如何安置?

看过微缩模型,刘备长袖一挥。准备将逆清溪水路,港口之上,自家清溪谷地通往西林邑中的两侧河岸,高架桥楼。又往西北延伸数里。令楼桑与野林相接。跨水造屋,可建数百户。尽起高楼,能纳民数千。

如此一来,不仅清溪河道,便是两侧青石堤岸旁的斜坡野地,亦可造楼。

斜坡如何造楼?

督亢干栏重楼便是例证!

召来楼桑长乐隐,道出心中所想。乐隐闻言,便长出一口气。伏地行礼道:若逆清溪西延,可建民宅千座。如此便能纳民过万。可解楼桑地窄之困!

楼桑最大的民情,便是人多地窄。若能西延,民情自当疏解。楼桑长乐隐,岂能不如释重负。

这便找来苏伯,将想法和盘托出。

苏伯笑称:可也。

与顺阳卫‘桥楼归市’一样。桥楼横跨的溪水两岸,必成热闹街市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