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80应社  一脸邋遢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嘿,这货是真有眼光。

应社该不该禁?

该禁,至少此时该禁。

国家危急的时候,这些人只顾着为了自身利益对抗朝廷,利用所掌握舆论与朝廷唱反调,对政令说三道四甚至公开对抗,绝对不是什么好玩意。

别说这些人代表什么进步思想,民众觉醒,这都是扯淡。

‘故我之出而仕也,为天下,非为君也;为万民,非为一姓也。吾以天下万民起见,非其道,即君以形声强我,未之敢从也。’

这是黄宗羲顾炎武的言论,是对东林党与复社的思想总结,怎么样,读之是不是心情澎湃?

为天下!

为万民!

为了公心,即使皇帝强按着头皮咱也不屈服!

牛逼啊!

问题是,‘民’也分好多种的,种地的农民是民,做工的工人也是民,土豪劣绅还是民,他们是为哪些‘民’发声?

且不说这里赤果果的对抗皇权的意味。

再看他们的‘民’的含义。

“夫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,则县之人民皆其子民……,为子姓,则爱之而勿伤……。”

“自令言之,私也,自天子言之,所求乎治天下者,如是焉止亦。”

“故天下之私,天子之公也。”

天下太大,皇帝你也管不过来,不如将地方给大伙分一分得了。

让百里之地成为县令私人所有,则县里的百姓就成了县令私人的子民,县令必然不会伤害自己的子民。

天下之私=天子之公。

等等,好像哪里有些不对!

这‘万民’的意味好像有些不对。

这‘天下之私’好像也不是百姓的私。

而且这不就是分封制吗?

而且,分给谁也是问题啊!

所以,顾炎武又说了:“必用千里以内习其风土人情之人。”

“称职,进阶益禄,任之终生。”

“而子孙世世处焉。”

嗯,千里以内精通本地事务的人,这些人是谁,就不必细说了吧?

至少,种地的农夫做工的仆役是不会精通本地事务的!

而且还不知足。

要终身制,要子子孙孙世袭——‘子孙世世处矣’!

咱就不说皇帝辛辛苦苦打下天下是不是为了分给你们了。

咱就说,你丫的到底是为了哪个‘民’?

看起来,似乎是为了地主士绅这个‘民’啊!

看起来,似乎就是地主士绅赤果果的向皇帝要权。

似乎,皇帝的权力转到你们手里,百姓就过上好日子了。

可是,你们问过治下的百姓了吗?

这就是他们的‘合天下之私以为天下之公’!

重点,谁的私,谁的公!

为了地主士绅的利益,费尽心思造出这么些冠冕堂皇的理论,也是牛逼!

不说理论,成立复社以后更是本性毕露。

嗯,复社号称小东林!

其一,张溥居然就敢号‘天王’,私下更有‘江南小天子’的雅号。

其次,把持科考,明末周同谷有诗曰:

娄东月旦品时贤,杜谱门生有七千。

天子徒劳分座主,两闱名姓已成编。

什么意思?

下有注释:张溥有七千门生,科考座次都由他决定。

虽然理论上乡试会试是由皇帝派遣座主——主考官,但是在此之前谁中试,谁是第一名早已决定。

考官都是张溥的门生或者东林党人。

童生想要府试合格?明码标价,120两银子必不可少。

再者,一言不合,组织学子闹事驱逐异己。

“令门人制檄文……粘布衙署……各学沸然,甚至抬城隍神像,坐府署诅之。”

这尼玛,与街头混子有何区别?

厉害,换了谁摊上这事,这官也当不下去喽!

其他的事就不细说了。

就这么一群混账,还想他们‘天下为公’?

不如去看母猪上树了!

必须禁!

——

朱由检沉思许久,温体仁所说其余事也是他想做的,只不过还不是时候。

废除或更改科考,压力太大得不偿失。

没有新的制度,改了也没用。

朱由检估计最乐观的情况,何廷枢也得三年才能有所成就。

也就是说,两三年内他没法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制度。

至于说后世的一些制度。

别搞笑了,此一时彼一时,拿来主义只会害死人,而且害死的还是他自己。

监生举人一视同仁,举荐制等等,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做的。

总之,不是时候。

还得考虑怎么安排这货。

既然主动投诚,又素有清廉之名,虽然这清廉水分很大,甚至朱由检怀疑大明官员究竟有没有清廉的官员都是个问题。

可至少比连清廉都称不上的人好点吧,自然要给他一个施展的平台。

放在朝堂上?

国之大事,无非兵与钱,兵是朱由检亲手抓,钱有郭允厚还算称职,日常工作有魏公公。

吏部?

再清廉也没鸟用,从乌鸦群里挑选,你还能选出一只白天鹅吗?

很不幸,大明的后备官员个个都是乌鸦。

其余的位置,真的是没有什么好说的,能拖就拖,能和稀泥就和稀泥。

放朝堂上有点浪费人才。

不过粮饷粮饷,除了银子,还有个粮,这个一定要确保,运粮之重莫过于漕运。

而且温体仁在历史上就是以对数字敏锐著称,崇祯每每问起各种数据,这货张嘴就来从不含糊其辞,管漕运应该也能用其所长。

“先生所言,深合朕意。”朱由检赞道:“只是,这些事朕现在还不能做。”

温体仁早有预计,闻言也没有吃惊:“臣明白。”

这事牵涉太广,他也没指望皇帝见了奏疏就能拍板,之所以上疏,无非是作为进身之资罢了。

“朕有意请先生任漕运总督,先生意下如何?”

“臣必当竭心尽力。”

温体仁是十八个不愿意出京,以工部尚书去任漕运总督等于是平调甚至暗降了。

何况只有削尖脑袋往京师里钻的,不闻有大员想主动外放的。

只是,皇帝刚刚在科举中说出了推诿卸责的话,敢拒绝可是自找难看了。

“先生打算如何做?”

“臣一时也说不出什么章程。”这可与他的预估差了老远,真没有腹案:“臣唯有以一片公心尽心竭力做好分内之事。

待到到任之后了解详情,再禀告陛下。”

这可以,不吹牛逼,朱由检很满意:“今年畿辅春旱,至今未雨,朕担心夏季还有旱情,若如此,则必须有足够的粮食救灾。

因此朕有两个要求必须做到,其一必须保证漕粮运输,谁敢阻扰严加惩办。

其二,水师尚未编成,海船暂时会以在江南买粮北运为主,朕要你协助此事,务必保证有足够的粮食供应。

其余整顿漕运与治理大河.运河,巡抚地方厘清吏治,由你斟酌着办,只要不引起大的动荡,朕为你担着。

崔呈秀正在梳理盐法,如果有需要,你尽量给一些方便。

到任之后如果有为难之事,密奏于朕。”

漕运总督,驻地淮安,全称是‘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’,单听名字就知道任务繁杂。

具体说,督粮.漕运.运河治理.巡抚凤阳等府.提督运军.监察沿路官员,总之,与漕运沾边的他都能管。

朱由检又想了想,工部以后会被逐渐架空,也就剩下盖房修墓的功能了,没必要再增加个官:“工部尚书仍然由先生兼着,部务先由侍郎主持,先生再兼着右都御史。”

兼着御史是惯例,为了督抚管理下属给力。

“禁结社之事,先生回去就上个奏疏,朕会在先生离京前下旨。”

“臣遵旨。”

这是要投名状吗?

温体仁心里直犯嘀咕,不过这本来就是他的进身之资,没什么好说的,答应就是。

何况,工部尚书还给他保留着,有事密奏,这就是意外之喜了。

总之,这次上疏没白费劲。

次日一早温体仁就上疏,历数东林党与应社的种种有的没的恶行后,请求禁止结社结档。

朱由检当然从善如流。

复社,还未出生就已注定死亡!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